美丽中国行 hi,最近想去哪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省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 藏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 夏 新 疆 台湾省 香 港 澳 门
站内搜索:

盘点中国文物超炫河南风

文/美丽中国行网 来源/河南文化旅游厅

一部河南史,半部华夏史。

说的一点不搀水分:地下文物位居全国第一,地上文物位居全国第二,馆藏文物占了全国的八分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居全国第二(420处);32年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也是第一(50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也是从河南开始的。

河南文物不仅在数量和质量上占绝对优势,在表现方式上,也呈现出“超炫”的一面:既有中国古代乃至人类最早的“档案库”,也有中国最牛的“冰箱”;既有能完整吹奏现代乐曲的8000年前的乐器,也有“防盗系统”做得比较完善的古墓……在众多的“第一”、“第二”里,不时闪现出中国文物的超炫河南风。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盘点中国文物超炫河南风


(大象新闻记者 李长需/摄)


中国最早的国家粮仓:盛满粮食够7万人吃一年

偃师商城遗址,古称西亳,是第一个商代都城,距今3600年,被视为夏商文化的界标。2019年,在该遗址小城西北部的新一轮勘探中,发现了23个圆形建筑基址,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国家粮仓”囷仓。考古人员算了一笔账:如果每个囷仓按3米高算,能盛放近185吨粟,那么23个囷仓则可储存约4255吨粟。考虑到该区域面积近4万平方米,可建造近100个囷仓。如果所有囷仓都存满粮食,就能满足大约7万人一年的口粮。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盘点中国文物超炫河南风


中国最牛的战国“冰箱”,在郑韩故城

《芈月传》热播时,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镜头:楚威后与众公主共赏夜明珠后,还特地命人呈上新酿制的冰镇糯米酒和金银花茶与公主们共饮。

楚国有冰镇糯米酒?还真有。它是用冰鉴冷冻的。所谓冰鉴,就是一个盒子一样的东西。1978年,湖北曾侯乙墓(楚国墓)出土的曾侯乙青铜托盘,就是一个冰鉴。楚国之外,秦国的皇亲国戚也能喝冰镇饮料,他们有凌阴,也就是藏冰的地方。陕西凤翔县的雍城遗址,就是一个凌阴遗址,那是个半地穴式建筑,上面有建筑,下面有冷藏室。

与秦、楚相比,韩国在《芈月传》中只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但韩国的冷藏技术,却是最牛的一家了。

韩国的“冰箱”,就建在21平米房的豪华“御厨房”里。在其南壁东端,走进一个下斜7.3米的台阶式走道,可以发现南北一条线上排列着5个水井,直径在0.71米~1米,每口井都有4~8节的井圈,且井内发现了盛器残片及猪、牛等动物骨骼。很显然,这是韩国王室的“冰箱”了。这些“冰箱”,建造在地下三米深处,走道很窄,且有坚硬的夯土墙及配套,都有利于保持低温;而且,它还采取了不少的卫生措施,比如墙壁上抹草泥、夯土墙底部和地面铺上凹槽砖等。

韩国的“冰箱”在郑韩故城遗址上,位置在新郑市新建路街道办事处阁老坟村村北。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盘点中国文物超炫河南风


楚长城:中国长城之父,比秦长城早300多年

1998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在访华期间参观北京慕田峪长城时,好奇地向陪同他的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董耀会询问:“这是不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董耀会答道:“不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是楚长城。”

楚长城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比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修建的北长城要早300年。它西起湖北省竹溪县,跨汉水辗转至河南的邓州市,往北经内乡县,再向东北经鲁山县、南召县、叶县,跨过沙河直达泌阳县,往南经镇平县,东南至桐柏县、信阳地区,总长500多公里。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盘点中国文物超炫河南风


贾湖骨笛:8000年前的乐器能完整吹奏现代乐曲

河南舞阳发现的贾湖遗址,再现了八千年前人类生活的景象,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第一个具有确定时期记载的文化遗存,是“人类从愚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它发现的人工栽培稻遗存,证明了黄淮流域是稻作农业的起源地之一;这里发现的契刻符号,很可能是汉字的滥觞,而其出土的30余支贾湖骨笛,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管乐器,把人类音乐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

令人惊叹的是,贾湖骨笛已具备七声、八声音阶,有二孔、五孔、六孔、七孔和八孔笛。经中央民族乐团黄翔鹏等音乐家对其中一支七孔骨笛的测试,知其已具七声音阶,并能完整吹奏现代乐曲。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盘点中国文物超炫河南风


(大象新闻记者 燕子丹、王韶卿/摄)


开封城,城摞城,上下叠压着六座城池

“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这个一直流传在开封民间的神秘传说被考古证实:在地下3米至12米处,上下叠压着6座城池,包括3座国都、2座省城及1座中原重镇,构成了“城摞城”的奇观。其中,清开封城约3米深,明开封城约五六米深,金汴京城约6米深,北宋东京城距地面8米深,唐汴州城距地面10米深左右,魏大梁城距今地面下10余米深处。

开封城像个碗,四周高,中间低,很容易被淹没。北宋以前,黄河由天津入海,对开封影响不大,只在北魏被淹没过;自金代黄河向南改道以后,开始威胁开封安全,1000多年间,黄河决口300多次,其中大水进城就进了7次。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盘点中国文物超炫河南风


二里头遗址:揭开“最早的中国”都城夏都面纱

河南洛阳偃师的二里头遗址,距今约3800~3500年,是东亚大陆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遗存,更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遗址,多项中国古代都邑和政治制度都发源于此,被考古人誉为“最早的中国”。这处遗址迄今发现了宫殿、居民区、制作陶作坊、铸铜作坊等遗迹,揭开了古老“夏都”的神秘面纱,如今二里头遗址为夏朝都城遗存已成学界共识。二里头文化与二里头都邑的出现,表明当时的社会由“满天星斗”式的若干相互竞争的政治实体并存的局面,进入到“月明星稀”式的广域王权国家时期。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盘点中国文物超炫河南风


殷墟甲骨文:中国古代乃至人类最早的“档案库”

安阳殷墟是中国商代后期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其发现,重新构建了中国古代早期历史的框架,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也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汉字的前身、世界三大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不仅证明了古老的汉字是独立起源的,还提供了中国古代独立的文字造字法则,对3000年以来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殷墟出土的15万片甲骨中发现的甲骨文,不仅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提前到了商朝,而且由于甲骨文内容丰富,涉及殷商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对全面复原殷商社会史具有重要意义,被称为中国古代乃至人类最早的“档案库”。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盘点中国文物超炫河南风


(大象新闻记者 沈翔/摄)


仰韶文化遗址发掘,揭开中国近代考古学序幕

1921年10月,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和他的中国同事,运用现代考古学的方法,在仰韶村的土地上正式开始了发掘工作,这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史上的“第一铲”。

根据出土文物,确认是我国远古文化的遗存。按照考古学管理,安特生把该遗址命名为“仰韶文化”。这是中国近代考古学史上出现的第一个考古学文化名称。自此拉开了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序幕,揭开了我国原始社会考古研究的第一页,填补了中国远古文化发展史上的空白。仰韶文化的发现,也使“中国无石器时代”的理论彻底破产。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盘点中国文物超炫河南风


上蔡县郭庄楚墓:“防盗系统”做得比较完善的中国古墓

2000多年,历经22次盗掘,却被盗走了零星器物,依旧出土了1000多件珍贵文物,郭庄楚墓可谓中国历史上“防盗系统”做得比较完善的一座古墓了。它是怎么做到的?

该墓在防盗上一环套一环。首先从封土上,残留的封土厚0.7米至2,5米,为夯土,多由遗址黑灰土构成,内含丰富的陶器碎片和蚌壳,极似建筑夯基。填土厚6.3米,给人的感觉是一座建筑遗址或聚落生活遗址,以为底下没有古墓;其次,在地下10多米处设计了两个假棺,迷惑盗墓贼以为挖到底了。东汉时期的一个揭顶盗挖到这里就停止了。

如果上述措施还不见效,该墓的最具特色的积沙积石就该显威了。它的填土层有11米厚的积沙,估计有3000立方米以上,流动性很强;积沙层中还发现了1000多块积石,最大的重165公斤。盗洞挖到这一层,积沙积石都可以把其源源不断地将盗洞填满或砸塌。其中一个盗洞用木板建起了巷道,挡住了流沙,但没挡住巨石,在快要成功时还是被巨石给砸塌了;还有一个盗洞绕到墓室下方“地攻天”,企图绕过流沙巨石,但还是没有成功。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盘点中国文物超炫河南风


(大象新闻记者 李长需/摄)


三杨庄遗址:“中国庞贝古城”里的汉代乡村

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是目前我国首次考古发现的、性质明确的大规模汉代农村类遗址,是汉代考古中一次历史性的发现。它首次全景展现了汉代黄河中下游地区乡里田园的直观景象,首次展现了黄河中下游地区普通农民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庭院均为二进院布局,堂屋全部为瓦顶;庭院周围或水沟环绕,或比邻池塘;前有水井,后有厕所;遗址也首次揭示了黄河中下游地区普通民居的建筑工艺、建筑艺术,并首次实景再现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农耕技术和农业文明。该遗址堪称“中国庞贝古城”。

来源:河南文化和旅游厅

文化中国

首页 > 文化中国 > 正文

盘点中国文物超炫河南风

作者:美丽中国行网 来源:河南文化旅游厅 发布时间:2022-07-27 11:06:29

一部河南史,半部华夏史。

说的一点不搀水分:地下文物位居全国第一,地上文物位居全国第二,馆藏文物占了全国的八分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居全国第二(420处);32年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也是第一(50项);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也是从河南开始的。

河南文物不仅在数量和质量上占绝对优势,在表现方式上,也呈现出“超炫”的一面:既有中国古代乃至人类最早的“档案库”,也有中国最牛的“冰箱”;既有能完整吹奏现代乐曲的8000年前的乐器,也有“防盗系统”做得比较完善的古墓……在众多的“第一”、“第二”里,不时闪现出中国文物的超炫河南风。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盘点中国文物超炫河南风


(大象新闻记者 李长需/摄)


中国最早的国家粮仓:盛满粮食够7万人吃一年

偃师商城遗址,古称西亳,是第一个商代都城,距今3600年,被视为夏商文化的界标。2019年,在该遗址小城西北部的新一轮勘探中,发现了23个圆形建筑基址,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国家粮仓”囷仓。考古人员算了一笔账:如果每个囷仓按3米高算,能盛放近185吨粟,那么23个囷仓则可储存约4255吨粟。考虑到该区域面积近4万平方米,可建造近100个囷仓。如果所有囷仓都存满粮食,就能满足大约7万人一年的口粮。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盘点中国文物超炫河南风


中国最牛的战国“冰箱”,在郑韩故城

《芈月传》热播时,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个镜头:楚威后与众公主共赏夜明珠后,还特地命人呈上新酿制的冰镇糯米酒和金银花茶与公主们共饮。

楚国有冰镇糯米酒?还真有。它是用冰鉴冷冻的。所谓冰鉴,就是一个盒子一样的东西。1978年,湖北曾侯乙墓(楚国墓)出土的曾侯乙青铜托盘,就是一个冰鉴。楚国之外,秦国的皇亲国戚也能喝冰镇饮料,他们有凌阴,也就是藏冰的地方。陕西凤翔县的雍城遗址,就是一个凌阴遗址,那是个半地穴式建筑,上面有建筑,下面有冷藏室。

与秦、楚相比,韩国在《芈月传》中只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但韩国的冷藏技术,却是最牛的一家了。

韩国的“冰箱”,就建在21平米房的豪华“御厨房”里。在其南壁东端,走进一个下斜7.3米的台阶式走道,可以发现南北一条线上排列着5个水井,直径在0.71米~1米,每口井都有4~8节的井圈,且井内发现了盛器残片及猪、牛等动物骨骼。很显然,这是韩国王室的“冰箱”了。这些“冰箱”,建造在地下三米深处,走道很窄,且有坚硬的夯土墙及配套,都有利于保持低温;而且,它还采取了不少的卫生措施,比如墙壁上抹草泥、夯土墙底部和地面铺上凹槽砖等。

韩国的“冰箱”在郑韩故城遗址上,位置在新郑市新建路街道办事处阁老坟村村北。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盘点中国文物超炫河南风


楚长城:中国长城之父,比秦长城早300多年

1998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在访华期间参观北京慕田峪长城时,好奇地向陪同他的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董耀会询问:“这是不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董耀会答道:“不是,中国最古老的长城是楚长城。”

楚长城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比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修建的北长城要早300年。它西起湖北省竹溪县,跨汉水辗转至河南的邓州市,往北经内乡县,再向东北经鲁山县、南召县、叶县,跨过沙河直达泌阳县,往南经镇平县,东南至桐柏县、信阳地区,总长500多公里。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盘点中国文物超炫河南风


贾湖骨笛:8000年前的乐器能完整吹奏现代乐曲

河南舞阳发现的贾湖遗址,再现了八千年前人类生活的景象,被认为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第一个具有确定时期记载的文化遗存,是“人类从愚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它发现的人工栽培稻遗存,证明了黄淮流域是稻作农业的起源地之一;这里发现的契刻符号,很可能是汉字的滥觞,而其出土的30余支贾湖骨笛,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管乐器,把人类音乐史向前推进了3000年。

令人惊叹的是,贾湖骨笛已具备七声、八声音阶,有二孔、五孔、六孔、七孔和八孔笛。经中央民族乐团黄翔鹏等音乐家对其中一支七孔骨笛的测试,知其已具七声音阶,并能完整吹奏现代乐曲。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盘点中国文物超炫河南风


(大象新闻记者 燕子丹、王韶卿/摄)


开封城,城摞城,上下叠压着六座城池

“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这个一直流传在开封民间的神秘传说被考古证实:在地下3米至12米处,上下叠压着6座城池,包括3座国都、2座省城及1座中原重镇,构成了“城摞城”的奇观。其中,清开封城约3米深,明开封城约五六米深,金汴京城约6米深,北宋东京城距地面8米深,唐汴州城距地面10米深左右,魏大梁城距今地面下10余米深处。

开封城像个碗,四周高,中间低,很容易被淹没。北宋以前,黄河由天津入海,对开封影响不大,只在北魏被淹没过;自金代黄河向南改道以后,开始威胁开封安全,1000多年间,黄河决口300多次,其中大水进城就进了7次。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盘点中国文物超炫河南风


二里头遗址:揭开“最早的中国”都城夏都面纱

河南洛阳偃师的二里头遗址,距今约3800~3500年,是东亚大陆最早的广域王权国家遗存,更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史无前例的王朝大都遗址,多项中国古代都邑和政治制度都发源于此,被考古人誉为“最早的中国”。这处遗址迄今发现了宫殿、居民区、制作陶作坊、铸铜作坊等遗迹,揭开了古老“夏都”的神秘面纱,如今二里头遗址为夏朝都城遗存已成学界共识。二里头文化与二里头都邑的出现,表明当时的社会由“满天星斗”式的若干相互竞争的政治实体并存的局面,进入到“月明星稀”式的广域王权国家时期。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盘点中国文物超炫河南风


殷墟甲骨文:中国古代乃至人类最早的“档案库”

安阳殷墟是中国商代后期都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其发现,重新构建了中国古代早期历史的框架,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也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是汉字的前身、世界三大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不仅证明了古老的汉字是独立起源的,还提供了中国古代独立的文字造字法则,对3000年以来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殷墟出土的15万片甲骨中发现的甲骨文,不仅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提前到了商朝,而且由于甲骨文内容丰富,涉及殷商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对全面复原殷商社会史具有重要意义,被称为中国古代乃至人类最早的“档案库”。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盘点中国文物超炫河南风


(大象新闻记者 沈翔/摄)


仰韶文化遗址发掘,揭开中国近代考古学序幕

1921年10月,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和他的中国同事,运用现代考古学的方法,在仰韶村的土地上正式开始了发掘工作,这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史上的“第一铲”。

根据出土文物,确认是我国远古文化的遗存。按照考古学管理,安特生把该遗址命名为“仰韶文化”。这是中国近代考古学史上出现的第一个考古学文化名称。自此拉开了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序幕,揭开了我国原始社会考古研究的第一页,填补了中国远古文化发展史上的空白。仰韶文化的发现,也使“中国无石器时代”的理论彻底破产。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盘点中国文物超炫河南风


上蔡县郭庄楚墓:“防盗系统”做得比较完善的中国古墓

2000多年,历经22次盗掘,却被盗走了零星器物,依旧出土了1000多件珍贵文物,郭庄楚墓可谓中国历史上“防盗系统”做得比较完善的一座古墓了。它是怎么做到的?

该墓在防盗上一环套一环。首先从封土上,残留的封土厚0.7米至2,5米,为夯土,多由遗址黑灰土构成,内含丰富的陶器碎片和蚌壳,极似建筑夯基。填土厚6.3米,给人的感觉是一座建筑遗址或聚落生活遗址,以为底下没有古墓;其次,在地下10多米处设计了两个假棺,迷惑盗墓贼以为挖到底了。东汉时期的一个揭顶盗挖到这里就停止了。

如果上述措施还不见效,该墓的最具特色的积沙积石就该显威了。它的填土层有11米厚的积沙,估计有3000立方米以上,流动性很强;积沙层中还发现了1000多块积石,最大的重165公斤。盗洞挖到这一层,积沙积石都可以把其源源不断地将盗洞填满或砸塌。其中一个盗洞用木板建起了巷道,挡住了流沙,但没挡住巨石,在快要成功时还是被巨石给砸塌了;还有一个盗洞绕到墓室下方“地攻天”,企图绕过流沙巨石,但还是没有成功。


【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盘点中国文物超炫河南风


(大象新闻记者 李长需/摄)


三杨庄遗址:“中国庞贝古城”里的汉代乡村

三杨庄汉代聚落遗址是目前我国首次考古发现的、性质明确的大规模汉代农村类遗址,是汉代考古中一次历史性的发现。它首次全景展现了汉代黄河中下游地区乡里田园的直观景象,首次展现了黄河中下游地区普通农民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庭院均为二进院布局,堂屋全部为瓦顶;庭院周围或水沟环绕,或比邻池塘;前有水井,后有厕所;遗址也首次揭示了黄河中下游地区普通民居的建筑工艺、建筑艺术,并首次实景再现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农耕技术和农业文明。该遗址堪称“中国庞贝古城”。

来源:河南文化和旅游厅

0
精选推荐
游记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