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行 hi,最近想去哪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省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 藏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 夏 新 疆 台湾省 香 港 澳 门
站内搜索:

平凉崆峒山

天下道教第一名山

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地质公园

 

崆峒山耸立在甘肃平凉市城西12千米处,属六盘山支脉,海拔1485米~2123米,北依关山,南望太统,背负笄头,面临泾水,面积约83.6平方千米。崆峒山集自然美、历史美、人工美于一身,“山川雄秀,甲于关塞”,崆峒山就有“西镇奇观”、“西来第一山”、“天下道教第一山”的美誉,被宗教界誉为 “十二仙山”、“七十二境地”之一。2007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目前规划游览面积83.6平方千米,包含前山景区、五台景区、香山景区、后峡景区和十万沟生态景区,已开发游览面积14平方千米。

关于崆峒山名称的由来,说法不一。一是“崆峒崆峒,遍山空洞,洞洞相通,山山相连”之意;二是崆峒山为道教圣地,取道教“空空洞洞、清静自然”之意;三是商代时这里为古空同氏族居住之地。


崆峒山为高海拔地区的丹霞地貌,其丹霞地貌丰富多彩,以顶平、身陡、麓缓为基本特征,并且它还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时代最古老的紫红色岩层所形成的丹霞地貌。崆峒山峰林耸峙,危崖突兀,沟壑纵横,有大小山峰数十个。最高峰为香山,海拔2123米;主峰是马鬃山,海拔2025米,叠居于五台之上,气势磅礴,直插云天;东、西、南、北、中五台,中台突起,诸台环列,形似莲花,各有奇势胜景。中台是崆峒山的中心,海拔1894米,地势平坦宽广,视野开阔。崆峒南与仰驾山相望,中间峡谷为前峡,泾河从中流出,声若弹筝,故又名弹筝峡。北与马屯山对峙,中间峡谷为后峡,胭脂河从中流出,出山时形成胭脂川,在崆峒山前汇入泾河。
崆峒山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崆峒山林深似海,草茂花繁,松柏苍翠,药材遍山。已知的植物有1000余种,其中蕨类植物21科18属30种,裸子植物6科9属15种,被子植物97科397属703种。古树名木有紫果云杉、油松、圆柏、五角枫、辽东栎、大果榆、丝棉木等近60种。招鹤堂孔雀柏和凤凰岭“千年华盖”两棵树的树龄虽都在千年以上,但仍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崆峒山有各类动物300余种,其中有70多种珍稀野生动物,被列为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名单的有秃鹫、金雕、雀鹰、鸱鹗、长耳号、白鹤、金钱豹等。

崆峒山是三教合一、共尊共荣的宗教摇篮。崆峒山因道家供奉的上古神仙广成子在山中修炼得道,而被尊为道教宗主山。明嘉靖初年,崆峒山被列为全国道教十二大“十方常住”之一,由全真龙门派第十代掌门苗清阳任全山主持。自此,道教在崆峒山上代代相传,现已传至第三十代。佛教在崆峒山也历史悠久,已有1500多年。在唐代时,山上佛教活动已具相当规模。据铸造于金代大安二年(公元1210年)的一口铁钟上的铭文记载,崆峒山中台至皇城的上天梯石台阶就是仁智禅师在唐贞观年间开凿的,还有唐太宗为山上明慧禅院御赐田地的记载。到清朝初年,崆峒山佛教寺院已达19 处。现在,崆峒山道佛并存,互让互尊,有一种包纳一切、雍容大度的和谐气氛,这成了崆峒山有别于其他名山的独特现象。崆峒山还培育了一批儒家学者,最著名的有汉代的王符,他是和王充齐名的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著有《潜夫论》。晋代大医学家皇甫谧隐居崆峒山中采药著述,研习针灸,著成《针灸甲乙经》。明代前七子李梦阳号崆峒子,还有“明八大才子”之一的赵时春,以上四人早年都曾在崆峒山潜心读书,是崆峒山的钟灵毓秀造就了这一批学者文人的旷世才华。


由于崆峒山悠久光辉的历史,加之雄秀幽奇的自然景观,因而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士、骚人、迁客登临赏景抒发情怀的人间胜境。历代文人名士有的虽没有到过崆峒山,但题咏盛赞崆峒的佳篇妙笔,云集霞蔚,洋洋大观,如南北朝王褒;唐朝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岑参、元稹;宋朝李清照、游师雄、张亢;明朝李攀龙;清朝王士祯、左宗棠、林则徐、谭嗣同;民国于右任、傅作义、邓宝珊等,一些佳篇妙章、画幅墨宝已成为崆峒山丰富的文化宝藏。
崆峒山是中国五大武术流派崆峒派的发祥之地,崆峒山也是中国武术发祥地之一。中国第一部辞书《尔雅》中就有记载:“空同之人武。”李白在诗中赞“世传崆峒勇”,杜甫也盛赞“崆峒足凯歌”,崆峒派武术是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齐名的五大武术流派之一。当代传人燕飞霞曾于1956年在全国武术观摩赛时获冠军;1957年随中国武术团赴缅甸表演,获剑、枪、拳、掌、拂尘五项冠军。崆峒武术与道教文化紧密相连,神秘奇诡,特点独特,实为我国武术奇葩。2001年5月,第一届崆峒武术节在崆峒山隆重举行, 著名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欣然题词“崆峒武术,威峙西陲”,以表示祝贺。
关于崆峒山,有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18000年前,女娲娘娘见平凉居华夏之中,便选此地炼五色石补天,不想所剩太多,正愁没法处置,忽闻泾水潺潺,便灵机一动:“有水无山,岂非美中不足!”于是用五色石精心装点,便有了崆峒山。另外,相传广成子曾修道于昆仑,后觉昆仑仙气有余而灵气不足,又闻女娲造崆峒山,便云游到此。1200年后,修成至道,并用“翻天印”将崆峒山与诸山相连,使崆峒既保持了北方的雄伟险峻,又兼容了南方的钟灵毓秀。后赤松子驾鹤西行,见此山天经虽连,却地脉未通,便作法打通地脉,天连地通,使水有源而九曲流畅,山有根而百草传芳,此后,位于东台附近的山洞中便经常有玄鹤出没,称之为“玄鹤洞”。后人又于洞外建一堂,名曰“招鹤堂”。
崆峒山佛道两教鼎盛时期,共有琳宫梵刹42处、房屋建筑650间,著称“八台九宫十二院”,堪称中国古建筑和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
明清时期,人们把山上名胜景观称为“崆峒十二景”:香峰斗连、仙桥虹跨、笄头叠翠、月石含珠、春融蜡烛、玉喷琉璃,鹤洞元云、凤山彩雾、广成丹穴、元武针崖、天门铁柱、中台宝塔。近年来,新修了法轮寺、卧观平凉、观音堂、通天桥、飞升宫、王母宫、问道宫等景点35处,基本恢复了历来所称的“九宫八台十二院”中42处建筑群。
 

平凉崆峒山

发布时间:2016-01-09 10:38:13

天下道教第一名山

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国家地质公园

 

崆峒山耸立在甘肃平凉市城西12千米处,属六盘山支脉,海拔1485米~2123米,北依关山,南望太统,背负笄头,面临泾水,面积约83.6平方千米。崆峒山集自然美、历史美、人工美于一身,“山川雄秀,甲于关塞”,崆峒山就有“西镇奇观”、“西来第一山”、“天下道教第一山”的美誉,被宗教界誉为 “十二仙山”、“七十二境地”之一。2007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目前规划游览面积83.6平方千米,包含前山景区、五台景区、香山景区、后峡景区和十万沟生态景区,已开发游览面积14平方千米。

关于崆峒山名称的由来,说法不一。一是“崆峒崆峒,遍山空洞,洞洞相通,山山相连”之意;二是崆峒山为道教圣地,取道教“空空洞洞、清静自然”之意;三是商代时这里为古空同氏族居住之地。


崆峒山为高海拔地区的丹霞地貌,其丹霞地貌丰富多彩,以顶平、身陡、麓缓为基本特征,并且它还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时代最古老的紫红色岩层所形成的丹霞地貌。崆峒山峰林耸峙,危崖突兀,沟壑纵横,有大小山峰数十个。最高峰为香山,海拔2123米;主峰是马鬃山,海拔2025米,叠居于五台之上,气势磅礴,直插云天;东、西、南、北、中五台,中台突起,诸台环列,形似莲花,各有奇势胜景。中台是崆峒山的中心,海拔1894米,地势平坦宽广,视野开阔。崆峒南与仰驾山相望,中间峡谷为前峡,泾河从中流出,声若弹筝,故又名弹筝峡。北与马屯山对峙,中间峡谷为后峡,胭脂河从中流出,出山时形成胭脂川,在崆峒山前汇入泾河。
崆峒山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崆峒山林深似海,草茂花繁,松柏苍翠,药材遍山。已知的植物有1000余种,其中蕨类植物21科18属30种,裸子植物6科9属15种,被子植物97科397属703种。古树名木有紫果云杉、油松、圆柏、五角枫、辽东栎、大果榆、丝棉木等近60种。招鹤堂孔雀柏和凤凰岭“千年华盖”两棵树的树龄虽都在千年以上,但仍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崆峒山有各类动物300余种,其中有70多种珍稀野生动物,被列为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名单的有秃鹫、金雕、雀鹰、鸱鹗、长耳号、白鹤、金钱豹等。

崆峒山是三教合一、共尊共荣的宗教摇篮。崆峒山因道家供奉的上古神仙广成子在山中修炼得道,而被尊为道教宗主山。明嘉靖初年,崆峒山被列为全国道教十二大“十方常住”之一,由全真龙门派第十代掌门苗清阳任全山主持。自此,道教在崆峒山上代代相传,现已传至第三十代。佛教在崆峒山也历史悠久,已有1500多年。在唐代时,山上佛教活动已具相当规模。据铸造于金代大安二年(公元1210年)的一口铁钟上的铭文记载,崆峒山中台至皇城的上天梯石台阶就是仁智禅师在唐贞观年间开凿的,还有唐太宗为山上明慧禅院御赐田地的记载。到清朝初年,崆峒山佛教寺院已达19 处。现在,崆峒山道佛并存,互让互尊,有一种包纳一切、雍容大度的和谐气氛,这成了崆峒山有别于其他名山的独特现象。崆峒山还培育了一批儒家学者,最著名的有汉代的王符,他是和王充齐名的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著有《潜夫论》。晋代大医学家皇甫谧隐居崆峒山中采药著述,研习针灸,著成《针灸甲乙经》。明代前七子李梦阳号崆峒子,还有“明八大才子”之一的赵时春,以上四人早年都曾在崆峒山潜心读书,是崆峒山的钟灵毓秀造就了这一批学者文人的旷世才华。


由于崆峒山悠久光辉的历史,加之雄秀幽奇的自然景观,因而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士、骚人、迁客登临赏景抒发情怀的人间胜境。历代文人名士有的虽没有到过崆峒山,但题咏盛赞崆峒的佳篇妙笔,云集霞蔚,洋洋大观,如南北朝王褒;唐朝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岑参、元稹;宋朝李清照、游师雄、张亢;明朝李攀龙;清朝王士祯、左宗棠、林则徐、谭嗣同;民国于右任、傅作义、邓宝珊等,一些佳篇妙章、画幅墨宝已成为崆峒山丰富的文化宝藏。
崆峒山是中国五大武术流派崆峒派的发祥之地,崆峒山也是中国武术发祥地之一。中国第一部辞书《尔雅》中就有记载:“空同之人武。”李白在诗中赞“世传崆峒勇”,杜甫也盛赞“崆峒足凯歌”,崆峒派武术是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齐名的五大武术流派之一。当代传人燕飞霞曾于1956年在全国武术观摩赛时获冠军;1957年随中国武术团赴缅甸表演,获剑、枪、拳、掌、拂尘五项冠军。崆峒武术与道教文化紧密相连,神秘奇诡,特点独特,实为我国武术奇葩。2001年5月,第一届崆峒武术节在崆峒山隆重举行, 著名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先生欣然题词“崆峒武术,威峙西陲”,以表示祝贺。
关于崆峒山,有很多美丽动人的传说。18000年前,女娲娘娘见平凉居华夏之中,便选此地炼五色石补天,不想所剩太多,正愁没法处置,忽闻泾水潺潺,便灵机一动:“有水无山,岂非美中不足!”于是用五色石精心装点,便有了崆峒山。另外,相传广成子曾修道于昆仑,后觉昆仑仙气有余而灵气不足,又闻女娲造崆峒山,便云游到此。1200年后,修成至道,并用“翻天印”将崆峒山与诸山相连,使崆峒既保持了北方的雄伟险峻,又兼容了南方的钟灵毓秀。后赤松子驾鹤西行,见此山天经虽连,却地脉未通,便作法打通地脉,天连地通,使水有源而九曲流畅,山有根而百草传芳,此后,位于东台附近的山洞中便经常有玄鹤出没,称之为“玄鹤洞”。后人又于洞外建一堂,名曰“招鹤堂”。
崆峒山佛道两教鼎盛时期,共有琳宫梵刹42处、房屋建筑650间,著称“八台九宫十二院”,堪称中国古建筑和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
明清时期,人们把山上名胜景观称为“崆峒十二景”:香峰斗连、仙桥虹跨、笄头叠翠、月石含珠、春融蜡烛、玉喷琉璃,鹤洞元云、凤山彩雾、广成丹穴、元武针崖、天门铁柱、中台宝塔。近年来,新修了法轮寺、卧观平凉、观音堂、通天桥、飞升宫、王母宫、问道宫等景点35处,基本恢复了历来所称的“九宫八台十二院”中42处建筑群。
 
评 论
手机:  
电话:  
联系人:
Q Q:   
地址:  

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建
记者从安徽省发改委获悉,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项目历经两年多的建设,目前各项建设...
滁州首部旅游形象宣传片亮
近日,滁州市首部旅游宣传片《滁非绝色》正式对外亮相。据悉,该宣传片以四个具有代表...
《芈月传》热播助长淮南景
近日,正在热播的大型电视连续剧《芈月传》着实让“淮南十景”之一的春申君战国文化园...